“經濟是財政的基礎,財政是經濟的綜合反映”,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國民經濟進入了以結構優化和升級、整體經濟素質提高為特征的新階段。長期以來,經濟對財政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同時,財政又反作用于經濟,經濟的發展需要財政提供財力支持和政策保障??v觀歷史,我們就會知道“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我們辯證地認識和分析、正確地處理財政與經濟的關系,放眼長遠,立足當前,才能夠實現政府財政與經濟的良性循環。
因此,我們需要有對財政和經濟數據進行管理和分析的科學手段,來為政府財政和經濟發展做正確的判斷和有效的決策。
瑞聯財源管理和動態分析系統是從本地不同財政收入業務部門采集財政收入信息和數據,利用本地政府各財政收入部門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數據的匯集和多角度、多層次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當地政府財政收入進行分析,為政府經濟發展和經濟活動把脈,提供經濟決策數據支撐。
政府財政收入數據信息來源于工商、質監、人行、國稅、地稅、房產、國土、水/電、民政、勞動、交通、建設以及科教文衛等多個政府財政收入相關的事業單位和行政部門,本系統以政府財政收入信息數據為核心建立政府財源經濟分析數據庫,形成財源收入信息中心。
系統能實現多維分析的功能。即通過指標對象,實現多角度、多緯度的數據分析。如:從時間、稅種、隸屬關系、預算級次、區域、經濟性質、行業、產業、預算科目、稅款性質、稅額等多個指標去分析。
(1)各項財政收入分析● 根據收入的來源和性質,按照收入形式分為以下幾類進行分析:
● 稅收收入
● 社會保險基金收入。
● 非稅收入。
● 債務收入。
● 轉移性收入。
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
● 財政收入規模增長(減少)速度與GDP 增長(減少)速度的對比;
● 財政收入占GDP 比重變化分析;
● 財政收入和GDP彈性波動趨勢分析
● 通過獲取國稅、地稅以及非稅的收入信息,采用稅源分析模型、非稅征繳監管模型等一系列業務分析方法,實現對財政收入的主體分析,從而發現稅費負擔,進一步優化稅費政策,加快當地經濟發展。
● 對主體性稅收增減結構性分析
● 非稅收入增減結構性分析
● 稅收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比重分析
● 非稅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比重分析
通過獲取的各政府事業單位和行政部門的財政收入信息進行跨業務和跨部門進行信息比對和查漏,發現財政收入增收潛在機會和征繳遺漏之處,進一步規范業務環節和征繳政策,提高政府財政收入。
(5)財政收入與產業結構分析從財政收入角度出發,通過對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經濟收入發展進行全口徑、工業增加值等同比環比以及累計數據統計和分析,宏觀上把握經濟發展變化;對本地重點扶持產品和行業進行重點跟蹤和關注,對重點產業和行業下的企業實體進行發展跟蹤和創造良好產業環境,為政府調結構、轉方式提供有力依據。
(6)財政收入與行業經濟分析財政收入應與行業經濟的增長總體協調,但行業的貢獻不平衡。由于不同行業適用不同的稅種和征稅方式,不同行業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也有所不同。對不同產業下的行業經濟貢獻進行分析。比如:近幾年第二產業的供電、供水行業發展較快,第三產業的房地產行業增長迅速。
(7)財政收入的所有制構成分析● 根據經濟單位的所有制不同,對其財政收入貢獻進行分析
● 國有制經濟實體財政收入分析
● 私有制經濟實體財政收入分析
● 內資財政收入分析
● 外資財政收入分析
在政府能源單位和部門的企業用電、水等能源信息基礎上,進而分析當地經濟發展的所耗的各類能源和資源狀況,實現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合理分析和政策調整提供可靠、科學的依據。
(1)系統能提供自定義報表的查詢功能。由用戶自行選擇條件,能按稅費種類、預算級次、經濟類型、隸屬關系、行業類別、預算科目、應征(退)稅費額、稅款所屬期、時間等,方便地組合生成各種報表。
(2)報表查詢的結果可以通過圖形直觀的顯示,可以通過圖形快速的了解到走勢情況等。
(3)系統提供財源分析平臺自主查詢接口,按照數據授權和管理要求,供各部門或業務單位使用,查詢的結果可打印可導出到文件。
系統具備完善的權限管理,用戶群可以細分為多層次、多單位,權限管理可以細分到每一張表或每一個數據,其含義:通過權限管理(如:數據訪問權限),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尤其是保證敏感數據的保密性,使不同單位、不同級別的用戶訪問到被許可的信息。